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实习生 潘雅颖
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盲盒”衍生出了新玩法,成为一种新型的交友方式。近日,一些“脱单盲盒”的摊位出现在广州街头夜市,顾客只要花一块钱就可买到一位异性的联系方式,或在摊贩处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脱单盲盒”真的靠谱吗?对此,有专家指出,“脱单盲盒”一方面体现了年轻人强烈的社交需求,为年轻人提供了社交新选择,但另一方面,消费者盲目出卖自己的社交账号,如果商家保管不当,也可能存在个人隐私和信息泄漏的风险。
购买群体以“95后”居多
“一元留一个(微信号),一元拿一个”“网络一线牵,珍惜这份缘”,8月25日17时许,在天河区五羊邨某座过街天桥的一头,一个摊位打出的“广告语”吸引了不少过往年轻人的目光,顺着众人的视线看去,便携桌板上,一支笔、两个筐、几页纸就组成了这个名为“脱单盲盒”摊位的全部。
见有人上前咨询,摊主连忙解释:“‘一元留一个,一元拿一个’就是你可以花一块钱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或花一块钱购买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包括微信号、QQ号。购买时可以选择同性或异性,但一个人最多只能买走一个联系方式,获得方法为随机抽取。”一位刚留下联系方式的顾客表示:“留下联系方式后很好奇谁会抽到我,整个过程像拆盲盒一样,感觉很刺激。”
“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激发了不少人的好奇心和尝试的欲望,大家都觉得好玩、有趣,对这种新的交友方式比较好奇。” 摊主告诉记者,除了线下摆摊,她平时也会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脱单盲盒”信息,“很多人通过网络联系我,让我帮他们留联系方式,或者让我替他们抽一个。”据摊主统计,购买群体中“95后”居多,女生人数比男生多。
“一般男生选择抽的比较多,女生大部分都是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在天河区天河南步行街的路旁,一位“脱单盲盒”摊主告诉记者,这里不限制抽取和填写联系方式的次数,并且抽取方式除了随机“摇号”,还可以进行挑选。“我每天从晚上7点摆到10点,目前虽然只摆了两天摊,但效果还不错,昨天赚了五十多块钱。”
警惕“脱单盲盒”的法律风险
个人信息的买与卖之间,“脱单盲盒”真的靠谱吗?
婚姻家庭咨询师孙浩认为,“脱单盲盒”背后隐藏的是当代年轻人强烈的社交需求,它给那些热衷于网络社交的年轻人提供了社交新选择,他们可以通过“脱单盲盒”结交有同等社交需求的朋友。孙浩提醒,虽然“脱单盲盒”会带来一些未知的新鲜感,但从精神消费的层面看,消费者要保持理性,“要理智地对待这一消费行为,不要轻信陌生人社交。”
从法律层面看,消费者提供给“脱单盲盒”的个人信息还存在着泄漏和被打包出售的风险。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朱永平指出,对于“脱单盲盒”的参与者而言,自愿提交自己的个人信息以一对一获得他人信息,不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权或者非法窃取他人信息的问题。但是,微信账号在实名认证之后,就间接地和身份证信息关联。“如果将盲盒里大量的个人信息贩卖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会以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脱单盲盒’本质上是为了盈利,但运营方往往不具备鉴别他人信息真伪的能力,并且有将个人信息打包出卖的风险,最终后果将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朱永平建议:“微信账号关联了个人信息,盲目出卖自己的社交账号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不建议参与这种行为,消费者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