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兰州市正式官宣行政区划调整,经过多年的努力,兰州行政区划调整尘埃落定,相信兰州行政区划调整的消息必将振奋整个兰州,提振兰州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而强省会行动所需的城市空间问题也将彻底解决。
过去的好多年,区划调整一直是兰州市民热议的话题,兰州市民一直在期待行政区划的调整。因为只有生活在兰州的人,才明白三分皋兰对于兰州的重要性,这背后倾注了无数人的努力和心血。
4月22日,这一天绝对是兰州发展历史上一个里程碑意义的大日子,也许若干年后,当兰州人重新审视这一天时,就会发现,兰州的城市发展史会因为今天的这个通告而分为两部分。
01
三分皋兰,已成定局
一直以来,空间结构不合理、市辖区面积小等问题,被视为兰州城市发展滞后、资源要素集聚力不足的重要原因。甘肃和兰州省市层面也多次明确提及要因地制宜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稳妥推进与现有市辖区联系较为紧密、条件成熟的县(市)改区”等。
这一次兰州终于完成了区划调整的第一步。也许会有部分读者有疑问:为什么中央明确省会撤县撤区和撤县设市以后,兰州还能调整行政区划?其实,此次兰州行政区划调整,只是涉及皋兰县的两个乡镇,只需要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即可。
从2020年上半年提出调整皋兰行政区划到2020年4月落实,这一次兰州行政区划调整用了两年,其实这在全国大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案例里算是非常快的,笔者统计了一下其他地方的行政区划调整,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可以说此次调整虽然滞后了很多年,但是兰州干脆利落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次大调整。
而这一次区划调整也是自1985年从兰州分离出白银37年以后,兰州再次迎来行政区划的调整,可以预见,随着此次三分皋兰的落地,兰州的城市空间将得到彻底的扩张,而兰州大举北拓也是板上钉钉了。
因为,谁都知道,兰州要发展,区划调整势在必行,这一次兰州行政区划调后,城关和安宁获得了充足的土地,主城区的空间得以成倍的扩张,皋兰也将由此与兰州新区形成区县合一的模式发展。
不管对于这次调整有怎样的认知,笔者坚信这一次兰州行政区划的调整必将彻底盘活整个兰州的发展,城关和安宁也有了北拓的空间,兰州新区也将大举南进,同时兰州也有可能实现第三次的逆袭。
02
百年风云,两次逆袭
自2005年名噪一时的“393”国企改革攻坚计划(事实证明,这次改革确实失败了),到2010年铁一院离开甘肃,再到2016年西部战区成立,兰州市区大军区的加持,「兰州衰落」之议就一直不绝于耳。
其实在明清以前,兰州并没有多么知名,只是在黄河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城,行政管辖也是几经划拨,分属不同的州郡,而兰州真正的逆袭史则始于明代,成于清代,盛于三线建设,总之,兰州的逆袭史也可以总结为环环相扣的三次逆袭。
兰州的第一次逆袭始于1666年,也就是清朝康熙五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由巩昌(今陇西)迁至兰州,西宁总理青海军政,宁夏将军总理宁夏军政,着力吐蕃、准噶尔两个方向的怀柔策略,从此,兰州一直为甘肃的政治中心。
乾隆十九年,将陕甘总督移到兰州,同时兼任甘肃巡抚。十年后,也就是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陕甘总督才正式自西安移驻兰州,用以“节制三秦”、“怀柔西域”,至此,兰州才成为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为西北重镇。
陕甘总督管辖的面积非常大。清代甘肃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有了陕西后,陕甘总督管辖范围,就相当于今天的西北五省中的:甘肃、宁夏、新疆天山以北、青海河湟地区、陕西、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可谓是,管辖了相当于小半个中国的地方。
自此,随着政治地位的提升,兰州正式成为西北的政治、交通、经济和文化中心,兰州迎来了第一次逆袭的历史,这一次的逆袭也就此奠定了兰州此后三百多年的发展史,成为牢不可破的西北枢纽。(此前看到很多人在议论兰州和乌鲁木齐谁是西北第二城,个人认为,哪个城市在兰州这个位置上,哪个城市就是西北第二城)
此后的两百年,随着西域的稳定,兰州并没有多大的变化,1866年,陕甘爆发回乱,认识到陕甘的重要性,清廷派左宗棠剿灭;
1868年左宗棠接任陕甘总督,任内新疆发生外族入侵的“阿古柏之乱”,沙俄侵占伊犁。左宗棠力主平叛新疆,经过他运筹帷幄,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1878年平定叛乱,并力压沙俄在1881年撤军伊犁,全面收复新疆。
正是不断地认识到兰州的重要性,经略兰州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设立贡院,建设铁桥,布局工业,大兴文化,但是此时,路权再次衰落,海权持续崛起,兰州再次逆袭还需等待。
而兰州第二次崛起始于建国后,建国后,兰州作为大后方,提升了兰州国家战略的位置,尤其是在中苏的蜜月期,兰州二次逆袭的大势已成。
抗美援朝之后,苏联全力援华,兰州有了工业立城的机遇,其实,兰州的工业基因还是因为左宗棠经略西北,30万两白银给兰州种下的工业基因。
1877年,针对西北棉花、羊毛和劳动力充足的特点,左宗棠在兰州创办了兰州机器织呢局,从德国购进20台毛纺机,扩大规模,造福西北。到1880年,织呢局年产量达到了万匹毛织品,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在同一年,左宗棠责赖长创办甘肃机械制造局,生产铜帽、铜引,还仿造德国的螺丝炮,后膛七响枪以及法国两百斤的重炮等。两座工厂耗银约30万两,但是也正是这两座工厂,为兰州种下了制造基因,成为兰州工业的开端。
也许从那一刻起,就给了兰州二次逆袭的工业基因。在苏联援华的156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中,兰州以6个重点项目成为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时以兰州炼化厂、兰州热电站、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兰州合成橡胶厂、兰州石油机械厂、兰州炼油化工机械厂等为代表的工业,也彻底奠定了兰州的工业基础。
在三线建设时,国家投入近百亿将13个大中城市的一批重要项目迁入兰州(例如从上海迁来的佛慈制药),随之带来大量资金、人才、政策,上世纪50-70年代,兰州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基础建设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这种现象被称为“兰州现象”。
兰州电机、驼铃客车、兰州拖拉机厂、兰州第一、第二通用机械厂、兰州电力机械厂、兰州电厂等重工业集中布置在西固、七里河区。同时配套发展了兰州棉纺织厂、兰州第一、二、三毛纺厂、兰州电视机厂、兰州冰箱厂、兰州洗衣机厂等等,同时,配置了一批军工企业,核工业厂、飞机制造厂等企业集中布置兰州。
国家的政策导向,从根本上重塑了兰州的城市精神,褪去了浮华披上了坚毅,兰州的机械制造、核工业、石油化工等,都在全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一直绵延到现在,正是在此时,兰州成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没有之一。
至此,昔日的一个驿站成为中国版图上举足轻重的工业城市,兰州也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位列全国前二十强,兰州大学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十三所大学之一,中科院、兰州军区、兰州铁路局、铁一院、中铁等一些列重要的单位纷纷入驻,兰州一时风头无二。
但是改革开放后,兰州逆袭的势头戛然而止,而1985年做的一个决定,更是断送了兰州此后三十年发展机遇,工业布局空间的痛失,让兰州迷茫了三十年。而这三十年,兰州不仅仅失去的是工业,城市排名更是从全国20强跌到近百名。
尤其是兰州二次逆袭的信心在这几十年被磨灭殆尽,兰州城由意气奋发转向迷茫消沉,兰州人也从舍我其谁到自卑离乱。
03
白银分离,三方皆输
站在37年后,我们再回头审视当年的区划调整,可以说是兰州衰败的开始,更是与2005年的国企改革一样,并列为兰州发展战略的臭棋。37年前的1985年,白银市从兰州彻底分离,正是因为此次的调整,最终造成了三输的局面,兰州输了,白银输了,甘肃也输了,当事的三方没有一方是获利的!
兰州市分出兰州另一个重工业集聚的白银之后,市辖区被缩小,同时,更失去了清代以来将兰州府所辖的靖远县、临洮县、永靖县等区域再次纳入兰州辖区统一发展布局的机遇,而最最重要的是兰州也失去了在兰州新区建设以前,在白银--靖远等地区集中布局工业企业的发展机遇。
由此,兰州进入城市发展困难期。众所周知,城市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土地和水源,在引大入秦和兰州新区获批以前,兰州适合大规模布局工业的地方只有兰州主城和白银——平川一线,除此以外,兰州没有适合大规模布局工业的空间。
在引洮工程和引大入秦之前,秦王川盆地和榆中均没有足够的水源来承载工业,而兰州其他能承载工业的就剩湟水河谷,湟水河谷一线也是土地狭小,适合工业的土地奇缺,根本无力承载兰州的工业。
当然,这里说的缺地更多指的是产业用地,每次说到这个问题,很多朋友就会说:兰州不缺地。其实,这个思维是错误的,首先,对于兰州的发展,主城总得留点空白供城市后期开发,其次,产业用地需要连片可开发,要离城区不能太远,因为兰州的发展,总不能沿着河谷摆一字长蛇阵吧?
笔者统计了国内许多城市的经济数据,发现在同一个区域,相同禀赋的城市,平原城市的GDP会普遍高于非平原的城市,原因很简单,平原城市搞建设更容易,不管是一产,还是二产和三产,平原城市更容易搞建设!
例如交通建设,山区建设一条高速公路的成本是平原建设一条高速成本的3倍以上,山区建设一条普铁,比平原建设一条高铁的成本还高,所以生产要素的成本过高是限制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本原因。
再回到产业发展,平原地区的一产几乎都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人工,就二产来说,平原可以快速实现产业配套,但是山区就要复杂的多!
所以土地和水源就是限制兰州发展的根本原因,例如原兰州辖区内的三大铝厂,连城铝厂、兰州铝厂、白银铝厂,分离白银后,兰州也失去了整合铝产业,集中发展的机遇。
但是,兰州失去的远远不止于此,因为受制于土地问题,兰州城区各项功能区集中布局在主城四区,企业、高校、医院、科研机构等周边缺少预留的拓展区,导致兰州发展处处受限。
首先是导致企业不能扩张升级(兰石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主产区的天桥都成了限制企业发展的原因),新型大型工业没有建设空间(在兰州新区建设前,在分离白银后的30多年,兰州没能建设哪怕一个工业园区),部分企业逐渐被淘汰关闭,也无力引进新的企业。
其次导致高校无力扩张,措施机遇,兰大远走夏官营,成为全国最孤独的985高校,西北时代和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也因为受限于空间等多重因素,错失211的机遇,其他高校更是如此,挤在主城区,错失升本的机遇,让建国后在兰州布局的多所高校兼并或者消失。
而最最重要的是主城区各类功能区集聚,交通拥堵,空气污浊,兰州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和堵车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污染随着兰州新区的建设,大量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和其他的努力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是堵车却因为主城区的受限,一直无力破解。
在这期间,兰州也曾寻求主城区的拓展,东部发展和平-定连-夏官营一线,向西沿湟水河谷拓展。但是无论是榆中,还是湟水河谷,均没有充足的土地资源实施兰州工业企业的扩张和产业的集聚,归根到底就是无力承载兰州的复兴梦。
因为这样的扩张,只能让城市更加狭长,交通更加拥堵,搬迁的企业、院校发展更加困难,短暂的尝试之后,证明这样的战略无力实施,也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随后,兰州只能继续困守在狭长的河谷地带,没有充足的空间腾挪,可以说:白银分离,三方皆输,可谓教训惨痛。
04
调整区划,重新蓄势
在2012年,兰州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兰州新区在这一年获批,兰州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空间,当然在随后的几年,各种对兰州新区的质疑纷至沓来,尤其是我们甘肃内部的质疑。
但是谁都清楚,这是兰州最后的机会,更是甘肃最后的机会,在质疑中,省市两级均表态全力以赴建设兰州新区,随后兰州新区的发展也回应了各种质疑。
但是即便如此,依旧不能彻底盘活兰州,因为主城区和新区,直线距离45公里左右,中间巨大的空白地带,导致双城无法同频,产业无法共振,兰州还需要一个巨大的调整,将主城和新区彻底连在一起,要将“一心两翼”的城市发展格局变为“一主多星”,由此,才能实现兰州的彻底逆袭。
随后,行政区划调整和陇中生态平原等兰州城市扩张的战略开始酝酿,三分皋兰等城市区划调整的战略被提出,虽然争议很大,但是这一次省市两级的决策者们都意识到了问题的紧迫性,从2020年提出,之后并没有人走政息,新一届的领导继续大力推进,而之后的四强行动,更是将政策一竿子插到底,兰州发展的空间由此可能蝶变。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二十年,相关城市靠着区划调整,理清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促进了城市的加速发展,成都、合肥、济南都是如此。(行政区划调整为何有如此魔力,无外乎两条,一是拓展空间,二是激发活力)
因此,行政区划调整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绝大部分省会都热衷于调整行政区划亦是如此,尤其是安徽当年三分巢湖,做大做强省会合肥以后,这种行政区划调的事件达到了巅峰,因为那个城市都不想错过发展机遇。
行政区划迟到了二十多年以后,兰州举全市之力调整行政区划,彻底理清限制区域发展的桎梏,兰州主城和兰州新区相向而行,彻底打通主城与新区的联系,兰州大城崛起指日可待。
05
十年筑底,再次腾飞
也许很多人会说,此刻经济这么疲软,兰州还有什么发展空间?其实,无数次甘肃的发展,均是因为国家处在危机之中,就好似只有危机中,兰州乃至甘肃才会被格外重视。
而在中央批复的“兰西城市群”规划中,有这样的表述:“兰西城市群具有稳藏固疆,维护国土安全的特殊功能”,这可能是对兰州作用的最准确的表述,因此,在中美之争中的甘肃,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关注,兰州也有可能实现第三次逆袭。
也许十年是兰州实现逆袭的一个准备时间。兰州第一次逆袭,从乾隆十九年到乾隆二十九年,兰州用十年完成了第一次逆袭的基础;随后的第二次逆袭,从建国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三线建设,兰州又用了一个十年,完成了第二次逆袭的工业基础建设,随后兰州达到了巅峰。
而兰州的第三次逆袭,笔者认为始于2012年的兰州新区建设,从2012年到2022年,兰州再次用十年时间完成了兰州第三次实现逆袭的准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次的兰州,必将迸发出更长久的动力。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三分皋兰的官宣,兰州强省会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市民期待已久的行政区划调整,必将成为兰州再次崛起的一个起点,兰州有可能实现第三次崛起!
当然,在理顺了兰州的发展空间以后,下一步的兰州还需要理顺几个区县与几个开发区的关系,只有彻底理顺兰州发展的关系,兰州才有可能快速发展(这方面笔者之后会专门写文说明)。
调整行政区划以后,兰州都市圈要在产业发展、综合交通、公共服务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做到集中规划、全面赋能。周边县市不仅与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兰州功能互补、相互赋能,周边县市之间也将功能互补、相互赋能,一起促进陇中区域的崛起。
不可否认,对于当下的兰州来说,行政区划调整确实有相当程度的基础优化作用,但这种效应并不会随着调整自然获得,而是需要从省域及更大区域范围长远考量,将区划调整后促进都市圈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和方式想深、想透,并在调整落地实施后有效落实执行,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信这一次的调整之后,兰州定能再次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