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6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仍在激战,双方无人机、火箭炮、导弹等先进武器的使用,受到极大关注,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值得深入研究。箫吹明月在通过手机视频的观感下,再来写我国解放战争往事,心情颇感沉重。
如果粟裕再生,发生在1945年年底的高邮战役该是怎样打法?在箫吹明月看来,起码,如何往高邮城里送政治宣传单就不用费脑子了,无人机就是最好的选择。
是事有凑巧,还是历史使然?1945年11月,蒋介石在重庆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作出了一个决定,确定了"先安关内,再图关外"的战略步骤。会后,国民党调兵遣将,陈重兵于华东地区,进占了扬州、泰州、泰兴、南通一线,企图把华中解放区分割成两块,然后南攻两淮,北攻山东。而同月下旬,我华中野战军整编就绪,中央军委也作出了一个决定,任命粟裕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是什么梗?那个时候中国还不全是共产党的天下,但是在共产党这边,华中的战事就是粟裕说了算,可以说粟裕是共产党在华中地区的“封疆大吏”,华中的仗怎么打,粟裕看着办。
怎么办?在一般人那里可能是个大问题,需要开会研究研究,但是在军事家、战略家粟裕那里,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一个人就琢磨透了。
12月3日,粟裕根据战局形势,向中央和新四军军部建议:集中华中野战军第6、7、8纵队,组织进行高邮邵伯战役。两天后,中央和军部复电同意。但第6纵队因形势需要留在淮海地区,第7、第8纵队和苏中军区部队投入备战。
粟裕
高邮,是京杭大运河上江苏省的重镇,南临扬州,北靠两淮。当时,驻有日军一个步兵大队和一个炮兵中队共1100多人,另有伪军5000多人。
日本不是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了吗,高邮怎么还有日军驻守?这个问题,蒋介石这样回答:要这些日军在那里"维持治安",并等已到达扬州的国民党第25军北上接收。
抗战成果是国共合作打下来的,全世界都知道,蒋介石以一党之私,妄想独吞,拿共产党当“二愣子”吗?共产党为了人民可以节俭,但是,对于国民党反动派绝对不当“省油的灯”,国民党想独吞胜利果实,共产党不答应,人民不答应。
粟裕是共产党,因此,对于高邮城里的日本军队想等国民党第25军来受降,粟裕不答应,这是当我粟裕不存在,还是没有把我粟裕看在眼里?
高邮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国民党想美事,那是想多了。要玩硬的,要打仗,日伪军加起来也不是我军的对手,既然你国民党不义,我粟裕也就不客气,不但日军受降是我粟裕的,整个高邮都是我粟裕的!
但是,驻守高邮的日伪军因为有国民党的撑腰,凭借险要地形,拒绝了华中军区要求其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
人是苦虫,不打不行。那就只有来硬的,上手开打。
粟裕打高邮,只是为了接受日军投降,为了日军那点武器吗?箫吹明月回答,这只是其一,粟裕发起高邮战役,看中的并不只是日军的武器,他还有更高的眼光。
粟裕那更高的眼光,看中的就是高邮所处的战略格局。
连国民党都认为:“运河是道门,高邮是门上的锁,有了这把锁,就可以把共军锁在笼子里。有朝一日,开锁进门,国军便能长驱直入,直捣两淮。”
在战略家眼里,战略位置高于一切。高邮对华中来说,战略位置如此重要,因此,高邮由日伪军占领,那简直就是粟裕眼里的一粒大沙子,睡觉都睡不安稳。
因此,粟裕才发起高邮邵伯战役,把高邮拿到手,心里才踏实。
粟裕将作战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以姬鹏飞任司令员的第7纵队和苏中军区部队,从南面攻打邵伯及扬泰线上日伪据点,控制国民党军北援通道运河大堤,并以陶勇任司令员的第8纵队肃清高邮外围。第二阶段,以第8纵队向高邮发动总攻,全歼守敌,以第7纵队及苏中军区部队坚决打援,并相机歼灭扬泰线增援的国民党军。
姬鹏飞
1945年12月19日,粟裕亲自指挥攻打邵伯,很快拿下。
邵伯一战,歼灭日伪军2000多人,其中有日军150多人。邵伯位于高邮和扬州之间,邵伯一破,高邮与扬州的联系就被截断了。
邵伯战斗一结束,粟裕马不停蹄赶往高邮。
当粟裕到达高邮城下时,8纵已扫清外围,并将整座城池围得水泄不通。粟裕亲临8纵,率营以上干部勘察地形,研究敌情,部署战斗。
战役发起之初,中央军委指示华中军区,尽力争取伪军反正,促使日军投降。外围据点被扫除后,日伪军龟缩高邮城内负隅顽抗,我参战部队一面积极做好攻城准备,一面大力开展政治攻势。
粟裕从华中军区敌工部调来了一批敌工干部和“反战同盟”成员,专门制作油印传单,对日伪军展开攻心战。
日伪军缩在高邮城里,华野又没有飞机可用于撒传单,怎么让城里的敌人看到呢?
敌工部想了很多办法。有人做了一把大弓箭,可以把传单射到城里,但城墙又高又厚,有时射不进去,即便射进去了也射不远;有人想到了迫击炮,利用迫击炮将成捆的宣传单打进城里;还有人想到了“土飞机”,实际上是用厚牛皮纸糊成的一块瓦式大风筝,把风筝线绕在城外的大树上,风筝上面捆着一包一包的传单,每包传单边上有一根点燃的线香,线香有长有短,当风筝飞临高邮城的上空时,这些线香会将捆传单的绳子依次烧断,然后传单就会落到城里。
真是费心费事,当时如果像现在这样,有无人机就省事多了。
可是,不管怎么样,宣传单总是送进了高邮城里。宣传单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奉劝伪军不要打内战,站到人民一边来;二是告诉日军士兵,日本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不要作无为的抵抗,因为从当时情形来看,应该是城里的日军上层指挥官封锁了日本已经宣布投降的消息,日军士兵是被蒙骗作战。
攻心战起到了一定效果,特别是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日军士兵的思想开始出现混乱。不久,两个日本兵就利用晚上出城修理铁丝网的机会,跑出来向华野投降。
可是有这样溜出来机会的士兵毕竟不多,日军内部等级森严,士兵普遍对军官有畏惧心理,只要指挥官握着刀站在那里,他们还是会选择继续硬撑下去。
日军不投降,伪军更不敢。
这时粟裕得知,驻扬州的国民党军队已向邵伯出发,并有至高邮受降的意图。
没有时间再耗下去了,必须立即发起总攻。
1945年12月25日晚,这是一个漆黑的雨夜。粟裕下令对东门进行集团射击。东门是日军守城司令部所在地,身为高邮城防司令的岩奇大佐就在那里坐镇指挥,他急忙调主力于东门防守。
岩奇上了粟裕的当,因为粟裕的主攻方向并不在东门,而在北门和南门。
千百年过去了,用于城池攻防的基本器械仍然没变:攻城的用云梯,守城的用钩镰枪。而谋略上运用的也还是2500年前《孙子兵法》上的老套路:声东击西。
这也正是箫吹明月所感叹的地方,比起现在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所进行的激战,尤其武器处于劣势的我军所进行的高邮攻坚战何其艰苦。而从1945年至今,才短短的75年,战争形式就发生这么大变化,科技发展就是这么突飞猛进,不仅不令人惊诧!
陶勇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我军登城工具原始,武器低劣,但是,我军战士的英勇神武更是令人惊诧。作为攻城突击队的“老虎团”第七团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没等敌人的钩镰枪派上用场,手榴弹就雨点般飞了过去,日军急忙闪避,突击队便跃上了城头。
当时的《人民报》对高邮战役作了报道,以下内容选自该报的《高邮战役通讯》,个别句子由箫吹明月整理:
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天下着小雨。我们的任务,是要从城西北角突上城墙。轰过了排炮,机枪火力掩护着我们,接近城墙,架好竹梯,突击队六班、七班马上踏上竹梯,突然东边的一把梯子倒了,敌人的手榴弹,从城上丢下来,六班的王阴才同志就负伤了,在云梯上的李满清,赶上去连摔了二个手榴弹,轰轰的一阵,英雄们跟着就胜利地飞上了城头。
城上只是一条很狭很狭的泥路,斜斜的下去是水沟。一点“地形”也没有。南边碉堡里的鬼子,用一挺九二式重机枪向城外咆哮,他们没有注意到我们己深入到他们的背后,六班同志飞快地上去,丢了几个手榴弹,敌人的机枪就哑了。
六班和四班继续冲,在黑暗中,前面的大碉堡里一无声息,到十米远的距离,突然排子枪、手榴弹一齐打出来,冲在第一个的钱长贵一手榴弹摔出去,他也跟着敌人的手榴弹的火花倒下去了,刘企先就光荣牺牲在这里……大家都伏在那里,二排长朱本金负伤在地,叫来了增援,五班和一班都跟来了,架上机枪向敌人开火……
箫吹明月之所以写这些细节,不仅仅是为了丰富文章内容,更深的用意,是希望人们记住这些细节里提到的人名,因为他们是人民英雄!
26日凌晨,在我军多路进攻打击下,日伪军纷纷缴枪投降。据相关文献记载:在高邮邵伯战役中,仅高邮一城,新四军就歼灭日军1100余人,生俘近900人;歼灭伪军5000余人,生俘3500余人;缴获各种炮60余门、枪支4308支,军用品无数,战绩居华中抗日战争之最。
26日凌晨4时,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主持了驻高邮日军受降仪式。
3天后,粟裕接见投降的日军军官,岩奇恭恭敬敬地将自己祖传的紫云刀奉上,以“献给久已仰慕大名的中国将军”。
高邮邵伯战役之后,1946年1月11日,粟裕又发起陇海线东段战役,通过这一战役,拔除了陇海线东段的日伪据点。
清朝陈澹然在《寤言二·迁都建藩议》里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高邮邵伯战役确保了华中不被分割,陇海线东段战役则打通了华中与山东的交通线,两大战略区由此连成一片。
粟裕已经把大兵团作战的战场摆好了,他说:“如果敌人大举进攻陇海线,我军就可以一部正面守备,主力摆在两侧。”说到这里,他两手环抱,做了一个斩杀动作:“两侧出击,消灭它!”
人生高度不够,看到的都是问题;格局不够,纠结的都是鸡毛蒜皮。
粟裕的人生高度和格局够不够呢?
声明:欢迎点赞、评论,欢迎大家点击“关注”箫吹明月。本头条账号文章均为“箫吹明月”原创,受“维权骑士”保护,如对本账号文章有抄袭、洗稿等侵权行为,箫吹明月将依法维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