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包含少量剧透
加盐 | 文
前几天,D社发行的《Card Shark(千爵史诗)》上了,这是款以出老千为主题的游戏,各方面都很有意思。
玩过的人会感慨“赌狗不好当”,还觉得它是个“戒赌模拟器”,宣称“戒赌吧老哥必玩,完事当场金盆洗手。”
相信没什么人愿意承认自己是赌狗,但每个人又几乎都有过赌狗上头的时刻(比如氪金抽卡)。在常规赌局里,输钱人们往往会归咎于运气差,偶尔是技术烂。只有被出老千,被选择性忽略了,被骗是最难顶的。
《Card Shark》的流程里,玩家会循序渐进的学习多种千术的核心操作。虽然手法相对简陋,拿去牌场卖弄大概率被人掀桌子。但从基础的打暗号,到高级的切牌换牌,应有尽有,相当涨姿势。
而让我最觉得有意义的是,《Card Shark》渲染得恰到好处的故事氛围,也让它成为了回味历史的“赌博默示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
《Card Shark》的制作组叫Nerial,这家来自英国的独立工作室,之前最出名的作品是《Reigns(王权)》。
你可能见过或者玩过,这游戏只用动动手指左滑右滑,要求玩家通过各种决策控制好人口、宗教、金钱、军事四个数值,复杂的统治被抽象化成了几项指标的平衡,某项过高过低都会导致王国覆灭。
这种化繁为简的设计理念在《Card Shark》里被继承。Steam评论区对它“QTE打牌”的理解完全没问题:
游戏并未给出具体的玩牌规则,基本仅有“比点数大小”。所以在这样赢的标准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对局中想法设法拿到足够大的牌,实现过程就是QTE。
你要瞅准合适的时间点、合适的位置,将正确操作打出,同时手上的活不能太僵硬和磨叽,否则画面下方的怀疑条满了直接失败。
其实《Card Shark》在设计层面进行简化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Gameplay部分全在忙着出千,出千又都是QTE略显单调;部分千术也只是低位千术的变相缝合...
此外还有一点。由于高级千术的讲解比较抽象,加上实操的逻辑复杂度比预想略高,菜鸡如我在某项换牌术那里,因为需要发大牌的目标的牌桌位置有变动,切牌牌序发生变化,当场猪脑过载了十分钟。好在游戏大部分时间都允许玩家反复练习,不断举一反三基本能通关。
如果单讨论好玩程度,本作在众多独立精品中勉强算中游。一贯个性至上的D社当初能看中它,不全依靠玩法创意,游戏精致的手绘插画场景,总在合适时机插入的欧式风情BGM,都缺一不可。
当然,前面提到的历史感满载的故事背景,在我看来更赋予了作品额外的迷人魔力。
《Card Shark》以小见大,用一场沉默主角与大忽悠师傅的奇妙旅行,展开了18世纪的法国画卷。你能在华美的宫廷和破败的街道之间,看到人、阶级、社会的剧烈变革。
它们正面临风暴,也有风暴正在酝酿。
单纯限制在《Card Shark》本体范围内的话,它的剧情表达其实很克制,全部融进了不经意间显露出的细节里。
故事始于18世纪中叶,地理意义的法国南部。游戏英文原名是个不算特别出名的艺术形象,那为什么中文叫“千爵史诗”?
玩过会明白,虽然主角是“你”,一位无法说话的人,但绝大部分流程的主C是圣日耳曼伯爵——欧洲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神秘人物之一。
最右边这位
没错,游戏里身披紫色绅士服的他是有现实原型的。这位自封伯爵的老哥,活跃在18世纪后半段的法国,拥有冒险者发明家音乐家等多重身份,认识不少名流贵族,还有个“不死”的离谱名号——只因坊间传闻他活了几百年,见证过法兰西的王朝更替,连伏尔泰都称其为“不死且知晓一切的人”。
但关于他的具体事迹,历史记载又语焉不详,处处留白。这样的设定提供了绝佳的创作范本,游戏里他教你千术,干着所谓的“劫富济贫”。他有个由吉普赛人和流民组成的小营地,你可以把出老千赚来的钱捐给他们,美其名曰“为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至于什么伟大事业,结合时间线来看,基本确定是多年后的法国大革命。这也和伯爵现实中的传言“预言过大革命”不谋而合。
游戏里的历史时期,法国国旗还是白色的。路易十五当朝,吃了曾爷爷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国力巅峰的红利,前期他被称为“受宠爱的路易”,中后期开始摆烂,才慢慢成为了人民口中最不得人心的国王。
以此人为代表的王室,要是传出些花边新闻,或者整点不符合尊贵身份的“负面”活动自然不奇怪了。前者是贯穿游戏主线的阴谋之一,涉及主线剧透就不细说了;后者的腐败奢靡活动,便包含“赌博”。
赌博有着悠久的历史,扑克又是其中最出名的实体形式之一。作为其前身法国塔罗牌的正统发源地,扑克游戏在法国非常受欢迎,典中典的二十一点就是法国人民的发明。
不过1776年前,涉及金钱的所有赌博在法国非法。这和当时教会影响,国家治理观念有着直接关系。况且立法更多是针对平民,而非权贵阶层的。为驯化权贵,让他们获得足够的娱乐,是统治者维系统治的需要。
光有法棍不行,精神需求同等重要。好比禁酒令助长酒的走私买卖,禁赌同样反向增加对打牌的渴望,禁令很难不成一纸空文。
贵族和平民一起坐上了牌桌,贵族挥霍金钱换取快感的同时,勉力维持应有的体面,平民则彻底陷进了这摊泥潭。
赌博给了人们感知权势的契机,金钱交锋永远都是赤裸的。特别是阶层越往上,赌瘾越大,赌局越泛滥,赌博社交越成熟,造就了玩家在游戏里看到的景色:
伯爵带着你在金碧辉煌的场所穿行,和衣着光鲜、礼仪繁琐的人们打牌。一旦坐上牌桌,他们仿佛不再关心任何事。赌博像一场优雅的厮杀,金钱和权力则是他们的筹码。
即便前一秒杀父仇人,下一秒就成了热心牌友,氛围喜感得与《巫师3》有一拼。
用纯批判眼光看待赌博的话,路易十五时期算是从上至下,从左到右的烂了。你可以在游戏里见到将军、公爵夫人、教士齐聚一桌,从军事统帅、社交场弄潮儿,到“神圣”的宗教人士,无一不对打牌痴迷不已。同样能看到平民老百姓为赢一把,决定跟千王之王的你再来亿局。
你甚至要在国王亲自参与的牌桌上,通过千术争取真相和出路。
其实,游戏的故事绕不开更大的时代背景——启蒙运动。路易十五在位时,横跨欧洲大陆的这场思潮正值黄金期,教权衰落,新兴阶级崛起,固化的体系迎来变革。过程中,赌博成为了串联起不同人群和阶级的线索。
开发者靠伏尔泰一人的出场,就几乎阐明了启蒙运动的精髓。
邂逅伏尔泰的场景中,他对赌博的态度模棱两可,却对你神乎其技的千术无比好奇,总乐于让你秀几手,说受到启发,回去要写本关于莱布尼茨乐观主义的讽刺作品。
有人发现,那本很可能叫《老实人》的短篇小说至今存于现世,是对一切乐观于是摆烂,放弃反抗的人的辛辣讽刺。
这也使千术摇身一变,剔除了负面的部分,反倒成了人抗争(固有规律)精神的象征。
可以说,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创造了思想上的先决条件,让赌博有了超出自身的历史内涵。
讲个冷知识,“女王”牌,即“Q”Queen,我们俗称的“圈”,最早并不存在于扑克牌中。第一次取代传统的男性卡牌,便发生在法国。而游戏为Q设计的暗语动作是“轻轻的放下”,理由是“以表尊重”。
不光如此,还有个桥段讲,主角因为易容以及实现新千术的需要,必须男扮女装,乍一看像在整女装的活,实际上一样是反映女性社会地位在启蒙运动中的提升,尤其在牌桌上,女士不那么容易被怀疑。
游戏里的女性扇子千术
于是结合上述背景,一个立体的故事几近成形了:明线是哑巴小伙出老千实现人生价值的冒险,暗线是法国旧社会体系临近的崩塌和重新洗牌。
某种意义上,这里的赌博被转化为了一个意象,是社会审视人性、人权的方式。而出老千,自然成了摆布人心,反抗一切的手段。
特别是游戏剧情里,用赌博乃至击剑代替了某些事项的决策,实际也是有这么一层深意。
故事末尾,时间来到大革命之后,难得看到平民坐在牌桌前消遣。我这时操作已经垂垂老去,成为酒馆老板的主角缓步向前,为顾客斟酒。
主角随手摸起顾客的手牌,一通行云流水变出了四张A,震呆顾客后潇洒离去,深藏功与名。
故事以出老千为始,以出老千为终。莫名的浪漫隐隐透出,好像上百年的风云变幻,都浓缩在了玄乎的千术里。
时至今日,赌博在法国依旧是“全民运动”,总统马克龙公开支持过博彩业的发展,每年至少一半的法国人为赌博奉上金钱。
国内,赌狗和戒赌吧老哥的故事早已广泛流传,无数段子故事亦真亦假,戏剧性十足。
估计也没什么人想过,在历史上某个时期,把赌博作为人类观察的窗口还挺合适。我们能看到人类获胜的欲望之强烈,也能看到千术背后反映的意识陷阱,还看到赌博成了生活方式、解决问题的手段、实现价值的歪路子...
悠久的历史有时赋予了赌博其他层面的意义,不仅限娱乐。
但大多时候就像游戏里巧舌如簧的圣日耳曼伯爵,对出千有自己的一套理论那样:“只是教给人们对纸牌和赌博要有一种合理的恐惧,并对这种卑微的服务收取一点报酬”。然后好基友伏尔泰听完,则会用“这样说起来,倒像是美德了”来吐槽。
毕竟抛开历史的厚重感,《Card Shark》这游戏的主旨还是非常直白的:赌狗赌到最后一无所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