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专本套读机构(种好梧桐树)

管理员 2024-11-25 13:36:59 0

7月14号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就我市出台的“1+7”人才新政进行权威解读。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襄阳“1+7”人才新政重磅发布

全市人才新政进展情况通报

襄阳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昨天上午召开高规格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这在襄阳人才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1+7”人才政策文件,先后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同意印发实施。“1”就是《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  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中心的实施意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管总性文件。“7”就是7个配套实施办法,具体包括:《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智汇襄阳”计划实施办法》《隆中青年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襄阳市人才分类服务保障暂行办法》《襄阳市人才安居保障办法》《襄阳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服务办法》《襄阳市“襄才卡”实施办法》。总的来看,“1+7”文件涵盖人才引育留用各个方面,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系统谋划,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编制襄阳市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力争到202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00万人,人才吸引力和承载力明显提升,人才效能、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到2030年,形成具有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制度体系,襄阳成为区域性人才中心。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5年新引进高水平人才创新团队300个、全职工作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1万人,吸引大学生等各类人才20万人以上,在重点学科、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集聚一大批高精尖缺人才。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发挥高新区、自贸区、综保区优势,开展人才政策创新综合试点,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打造人才发展创新示范区,创新平台加速发展,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人才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到2025年,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达到600个,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64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400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

坚持突出重点,一体化抓好人才引育留用

坚持政策、工程、平台、机制“四个轮子一起转”。政策方面抓系统集成,现有人才政策适宜继续沿用的予以保留,不适应实际需要的予以修改,今后还将根据需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制定人才服务政策清单,各类人才可“对号入座”。工程方面抓优化整合,深入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升工程、卓越工程师培育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工程、能工巧匠铸造工程、乡村人才振兴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工程等十大工程。平台方面抓功能配套,建设用好湖北隆中实验室、襄阳(高新)科技城、襄阳(东津)科学城、襄阳(尹集)大学城等重大科创平台,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支持襄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争创国家级园区,支持中国襄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汉江金服网上大厅、“财智联盟”服务平台发展壮大,组建襄阳人才发展集团。机制方面抓改革创新,构建科学规范的人才管理体制、分类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顺畅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名利双收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信任的人才使用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营造热带雨林式人才发展生态

聚焦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痛点,由“襄阳有什么就提供什么”转向“人才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突出分类施策,对企业引进人才加大扶持力度,对事业单位充分授权,鼓励各单位制定优惠政策。突出扩面提标,扩大企业享受政策覆盖面,由工业领域扩展到农业、现代服务业领域;提高对产业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支持额度。强化配套服务,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强化安居保障、强化精准服务,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全市人才新政记者提问

湖北日报记者:据了解,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已经成为襄阳市人才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请问,近些年襄阳市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新推出的隆中人才支持计划与过去的政策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刘国安:2009年,襄阳在全省各市州中率先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坚持走出国门引才、参加重大节会引才、举办赛事活动引才、鼓励中介引才、探索以才引才,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获评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

一是集聚了一批科创领军人才。累计引进近40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其中,院士团队4个,在襄申报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10人、省级重大人才工程14人,数量在全省市州中名列前茅。

二是取得了较好综合效益。累计资助219个人才团队,资助总额2.02亿元,70%的资助项目已产业化,实现销售收入155.95亿元,创造税收7.81亿元,部分项目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已获批国家、省级重大科技立项14个;申请专利近3000项,获得授权1800多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

三是促进了全市产业转型升级。资助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部分项目填补了襄阳乃至湖北的产业空白。汇尔杰公司与中科院刘嘉麒院士合作,建成国内最大的玄武岩纤维生产基地。追日电气公司引进刘正新、潘非等高端人才,从传统的软起动行业转型进军新能源领域,掌握了光伏逆变器、新能源充电机等多项核心技术,新能源充电机出口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中铁十一局集团汉江重工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昆仑号”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代表中国高铁建设“超级装备”的最高水平;共同药业公司引进苏正定教授,掌握酶法合成甾体药物关键中间体核心技术,在创业板上市;超卓航空公司引进高端人才,掌握了航空器结构裂纹及表面损伤冷喷涂关键修复技术,成为襄阳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新修订的《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聚焦全市“135”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施“黄金8条”,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来襄创业或与本地企业联合创新。

一是政府无偿资助。坚持“逐年遴选、梯次培育、分期资助”,对入选项目团队进行无偿资助。第1年设为C类,给予50万元经费支持;第2年设为B类,给予100万元经费支持;第3年设为A类,给予200万元经费支持。

二是项目股权投资。襄阳科创天使股权投资基金根据尽职调查情况,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熟期的单个企业,投资金额原则上最高分别可达100万元、300万元、2000万元,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不超过企业总股本的30%。

三是产品应用支持。编制襄阳市人才项目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推动入选项目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的政府首购应用,促进科技人才的产品变商品。

四是项目成长激励。创业团队在襄创办高成长性企业,在项目实施期内连续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且第3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按照企业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2%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成长奖励。

五是人才股权激励。鼓励企业对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团队核心成员实施股权激励,认股资金不足的激励对象可向襄阳人才发展集团申请临时性周转资金。

六是专业机构引才奖励。鼓励风投机构和基金公司将其孵化培育、投资入股的项目引荐到襄阳落户,按引进项目本年度创造的地方贡献度的30%比例奖励风投机构和基金公司,连续奖励3年。

七是创投机构奖励。创投机构在襄设立创投基金对人才初创类项目进行股权投资一年以上的,对创投机构给予实际投资额10%、最高100万元奖励。

八是“一事一议”支持。对符合我市重大发展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顶尖型产业领军人才团队量身定制支持政策,其中,政府综合资助最高可达1000万元;对通过尽职调查的,产业基金可给予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额40%的投资支持,最高可达1亿元;对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的项目,可实行滚动投资。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新出台的《襄阳市人才安居保障办法》的最大亮点是什么,襄阳市住建局将如何推动政策落实?

许晓林:新出台的《襄阳市人才安居保障办法》充分体现了广纳天下英才、全力服务人才的诚意,着力打造“应聘期间免费入住人才驿站—入职之后拎包入住人才公寓—领取首付款补贴券购买商品房/按优惠价格购买人才公寓/作出突出贡献获赠人才公寓”的服务闭环。坚持货币补贴与实物安置相结合。货币补贴是指发放购房首付款补贴券;实物安置包括入住人才驿站、租住人才公寓、购买人才公寓、获赠人才公寓。经认定符合条件的人才可自主选择保障方式,其中“购房首付款补贴券”“购买人才公寓”“获赠人才公寓”三种保障方式只能享受其中一种。人才领取补贴券购买商品房、购买人才公寓或获赠人才公寓在交付使用前,可按规定租住人才公寓。

为保障人才安居,住建部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多渠道筹集房源。市区目前已筹集人才公寓2979套,在建4389套,数量位居各市州前列。下一步,通过新建、购买、商品房配建、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等多种方式筹集房源,拓宽人才公寓供应渠道,力争到2025年筹集人才公寓房源1万套。人才公寓精装修,配备家具家电,实现拎包入住,让人才感受到满满的归属感。

二是发放一次性购房首付款补贴券。本办法施行后,新来襄(返襄)就业创业3年内的人才(不含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人员),并按规定在襄阳缴纳社保、个人及配偶在市区无自有产权住房且近5年内无产权房出售交易记录的,可申领一次性购房首付款补贴券。符合补贴条件的人才购买住建部门认定的五证齐全、具备备案条件的新建商品房,按照下列标准发放一次性购房首付款补贴,确保人才买得放心、买得省心。其中,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领军人才实行“一事一议”;省级领军人才、市级拔尖人才分别发放15万元、12万元购房补贴券(税前);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发放12万元购房补贴券(税前),其他高层次人才发放8万元购房补贴券(税前);全日制本(专)科生发放6万元购房补贴券(税前)。

三是打通出售赠予通道。对襄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才,经认定后,可按照对应市场价的80%购买一套人才公寓。对襄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经认定后可无偿获赠一套人才公寓。

楚天快报记者:我们注意到配套办法中有《“智汇襄阳”计划实施办法》,请详细介绍一下这项政策,主要是针对哪些人才群体出台的支持政策?

刘国安:2013年4月,襄阳市出台《关于支持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试行办法》,对市区企业和市直事业单位引进的博士(或正高)、硕士(或副高),分别发放10.8万元、7.2万元住房补贴。政策出台后,用人单位深受鼓励加大引才力度,累计全职引进5848名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已分八批次发放补贴1.35亿元。这次修订推出政策“升级版”,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增强政策的吸引力。以求贤若渴的诚意和相对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优惠政策总体不低于中西部同类城市的标准。二是增强政策的精准性。细化资格条件、工作流程、办理时限,探索“即申即享”“无申即享”,注重运用大数据手段,让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三是增强人才即时获得感。人才补贴由之前的工作满一年后按年发放,调整为人才来襄入职后按月发放。各市区企业引进人才的政策待遇,市级层面统筹、统一先行兑现。核心政策如下:

一是支持市区企业引进人才。对全职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一事一议”支持,省级领军人才、市级拔尖人才每人分别一次性发放30万元、20万元生活补贴。全职引进的博士(或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硕士研究生(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全日制本(专)科生,每人分别发放18万元、7.2万元、3.6万元生活补贴。将技能人才纳入补贴范围,高级技师比照硕士研究生执行,具有技师、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和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班、高级工班毕业生比照全日制本(专)科生执行。全职引进省级以上领军人才和职业经理人,按照企业年度实际支付人才薪酬的30%给予补助,每人最高补助30万元。

二是支持市直事业单位引进人才。重点是放宽引才年龄限制、提供编制保障、发放生活补贴。引进省级以上领军人才,市级层面“一事一议”支持。全职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每人发放18万元生活补贴。全职引进紧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每人发放7.2万元生活补贴。

三是强化人才培育激励。鼓励企业与在襄高校(技工院校)订单式培养人才,按照每人2000元标准一次性给予企业培养补助。人才在襄申报入选国家、省级重大人才工程的,分别按照国家、省资助金额的2倍、1倍给予资助;在襄申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以及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按照实际获奖金额的2倍、1倍给予奖励。

荆楚网记者:《隆中青年英才计划实施办法》对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杜晓溪:为大力选拔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加快提升高端人才储备,构筑人才发展梯队,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我们在《襄阳青年科技英才开发计划实施办法》基础上,推出“隆中青年英才计划”升级版,主要有3个变化:

一是选拔培养对象“扩面升级”。青年人才选拔培养类别由原来的科技类一个类别扩展为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类、产业类等三个类别;每批培养人数由原来的10名左右增加为不超过30名。

二是支持服务链条更优、保障更全。青年人才培养周期为5年,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产业类青年人才每年资助5万元,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类青年人才每年资助3万元。入选人才除可享受相关政策待遇外,还可优先通过职称评定绿色通道申报相关专业高级职称、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各级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名单、优先推荐为市级“青年岗位能手”评定对象。

三是选拔审核程序更严、要求更细。统一受理,各地各单位负责人选推荐把关,申报资料统一由团市委受理。归口初审,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人选由团市委会同市科协进行初审;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领域人选由市委宣传部会同市文旅局、市社科联、市文联进行初审;产业领域人选由市经信局会同市人社局、市国资委、市民防办等单位进行初审。专家评审,会同市委组织部组织行业专家通过书面评审、面试答辩等方式,对候选人科研实力和科研潜力、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情况、发表科研论文质量、个人获奖情况、工作单位科研条件等综合指标进行评审,按照1:1.2的比例确定初步人选。考察公示,团市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并提出建议人选,提交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入选名单,并进行公示。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抓好“隆中青年英才计划”的实施,激励广大青年人才立足岗位勇攀高峰,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楚天都市报记者:襄才卡的发放范围有哪些,具体能享受到哪些服务?襄阳市人社局将采取哪些措施保证服务质量?

杨克万:“襄才卡”是襄阳市向高层次人才专门推出的服务凭证,在命名上既有襄阳地域特征,又有让人才“香”起来的寓意,持卡人在我市能够享受高效便捷的多种服务和多项优待政策,将进一步促进高层次人才集聚襄阳、创新创业。

“襄才卡”分为“金卡”和“银卡”,“金卡”发放对象为“楚才卡”A卡持卡人及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银卡”主要发给“楚才卡”B卡持卡人及经认定符合条件的省级领军人才、市级拔尖人才。

“银卡”持卡人享有18项服务内容,涉及政务服务、住房、工作、文旅、养老、子女教育、社会保险等,涵盖了工作、住、行、就医等需求基本面。比如,在入职服务方面,持卡人可通过特设岗位引进聘用到事业单位,其薪酬可不受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

“金卡”持卡人还可另享受5项特别优待服务。一是人才专员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交通出行服务,持卡人及随行人员(限3人)可享受贵宾通道及贵宾室服务;三是优诊服务,享受就医绿色通道服务和每年免费安排一次健康体检;四是购房便捷服务,持卡人购买首套自住房申请公积金贷款,额度可提高到个人最高限额的2倍;五是商旅文体服务,持卡人可在市内公共服务场所享受免门票等多种优惠。

“襄才卡”的含金量很高,它的发放将推动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实现新跨越,促进高层次人才在襄阳安心、安身、安业,营造出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享受“襄才卡”新增人员的认定发卡工作,不断增加“襄才卡”在社会保险、文体娱乐等方面的实用功能,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流程,努力将“襄才卡”打造成项目多、覆盖广、服务优的综合性高层次人才服务卡,让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人才智力充分涌动。

襄阳日报记者:襄阳服务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边强:为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切实为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提供便利,我市出台了《襄阳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服务办法》。

一是明确保障范围。对于经认定的市级拔尖人才及以上人才、隆中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团队带头人、隆中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在其子女入学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明确保障内容。义务教育入学依申请统筹,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按照个人申请、就近入学、不增加大班额大校额的原则统筹,择优安排进入相应学校就读。初中报考高中资格同等,在本市初中就读的非本市户籍的高层次人才子女,有意愿在襄阳市报考普通高中的,经审核,可享受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同等报考高中阶段学校资格。外地高中转入依规对等协调,在外地就读高中的高层次人才子女申请转学到我市就读的,根据与原就读高中阶段学校等级相当的原则,协调安排入学。

三是细化服务流程。用人单位汇总上报本单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的申请材料。市委组织部集中受理审核申请材料,会同相关部门对人才类别进行认定后,向市教育局反馈保障对象名单。市教育局提出拟定办理意见,各城区教育局负责具体办理。

襄阳市人民政府网记者:资金投入是人才政策实施的重要保障,襄阳市财政局将从哪些方面着手落实?

范中豪:襄阳市委、市政府坚持将人才投入作为效益最大的投入,拿出真金白银兑现优惠政策,广聚天下英才。

我理解,这次“1+7”系列政策,扩大了支持范围,提高了支持标准,在文件出台前,市财政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对涉及人数多、覆盖面广的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补贴发放实行流程再造,将按年发放调整为按月发放,进一步提升人才及时获得感。

围绕新政,市财政将一如既往落实好资金保障。具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资金安排。精准测算扩面提标新增资金需求,及时足额纳入预算,全力保障政策执行,不打“白条”。各县(市、区)、开发区按不低于上年地方公共预算收入2%的标准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二是优化资金管理。今年4月出台的《襄阳市市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人才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申报、审核、拨付程序及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内容。后续我们将会同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全面加强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切实提高人才资金使用效益。三是确保资金公开透明。财政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公开人才资金预算、执行、决算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达到资金效率、效益相统一。

编辑:杨振华

责编:姚城 | 审核:王海安 尤冬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