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专本套读机构(资阳汽车科技职业学校)

管理员 2024-11-25 07:50:38 0

资阳汽车科技职业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编制日期:

目 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

二、招生对象 1

三、学制 1

四、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1

(一)培养目标 1

(二)人才培养规格 1

五、职业岗位分析与职业资格证书 2

(一)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2

(二)就业岗位 3

(三)继续学习 3

(四)职业资格证书 3

六、教学分析与课程体系 3

(一)教学分析 4

(二)课程体系 5

七、培养模式 7

八、教学周数分配表与教学计划进程表 8

(一)教学周数分配 8

(二)教学计划进程表 9

九、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 13

(一)教学方法 13

(二)考核评价 13

十、教学实施保障 14

(一)实训基地建设 14

(二)教师队伍 15

(三)教学资源 16

(四)教学质量监控 17

十一、编写说明 17

(一)制定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依据 18

(二)本专业教学计划结构 18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

专业代码: 0403-4

二、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学制

三年制

四、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制造厂及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培养能胜任汽车一级、二级维护、总成更换、简单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性能检测、过程检验与竣工验收以及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配件销售管理、汽车保险定损理赔等相关工作任务,同时具备较强责任心、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具备一定的管理与协调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知识目标:

1.熟悉汽车发展历程,能对世界主要汽车品牌进行识别,了解著名汽车展览,汽车比赛及汽车开发。

2.掌握基本的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知识。

3.掌握基本的汽车机械基础知识,能对汽车机械零件装配、材质、运行原理有基本认识。

4.掌握现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内部构造、工作原理、零部件结构特点及相关技术参数。

5.掌握现代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系统构造、工作原理、零部件结构特点及相关技术参数。

6.掌握现代汽车电气设备的基本组成、功用、系统工作原理,能分析厂家维修电路图,并利用图纸进行电路检测,判断故障。

7.掌握现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及故障分析。

8.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诊断方法及常见汽车系统的故障分析。

9.掌握现代汽车维护保养国家规定、操作流程及对常见维护保养零配件进行识别。

10.掌握新能源汽车基本概念、组成、分类;掌握纯电动车组成、原理、检修方法及保养维护。

11.掌握二手车评估原理、相关的国家规定、评估鉴定方法等。

12.掌握维修服务接待相关流程、礼仪、客户关系管理及相关表格制作。

13.掌握汽车营销的基本理论、市场分析、客户心理学及汽车销售流程等。

能力目标:

14.能熟练利用正确的工具,对发动机总成进行正确的拆卸与组装,能对零部件进行检测并判断好坏及制定维修方案。

15.能对底盘系统相关总成进行更换、大修、零部件检测,能对常见底盘机械故障进行分析处理。

16.能对汽车电气系统部件进行更换,能利用电路图对常见电气故障进行分析、检测并排除故障。

17.能对汽车进行一级、二级维护,各总成件进行保养。

18.能借助故障诊断仪对发动机电控系统、底盘电控系统、车身电控系统等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故障码读取清除、数据流分析、执行器测试,并进行综合故障诊断。

19.能对指定车辆进行二手车鉴定与评估。

20.能完成服务接待的全部流程,做好客户关系管理。

21.能进行汽车营销策划,制定销售方案,处理客户异议。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2.让学生将工匠精神融入学习、生活、工作。

3.提高学习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4.让学生养成科学务实的态度、乐观生活的态度、宽容大度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养成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习惯。

五、职业岗位分析与职业资格证书

(一)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工作岗位

典型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学习

领域

机电维修工

发动机吊装、零部件更换

1、熟练使用汽车维保工具

2、能熟练使用四轮定位仪、剥胎机、加氟机、动平衡仪等维修设备

3、熟练使用汽车诊断仪

4、能对发动机总成进行拆卸、吊装

5、能对发动机进行解体、测量、大修与组装

6、能对变速器、车桥等总成件进行拆装

7、能对刹车片、减震器、传动轴等底盘零部件进行更换

8、能对汽车大灯、各种电机、控制单元进行拆装或更换

9、能识读厂家维修电路图,并进行故障分析

10、能独立完成汽车一级、二级维护作业项目

11、能对汽车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2、汽车底盘构造维修

3、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4、汽车维护与保养

5、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6、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

发动机大修

底盘总成吊装

底盘零部件更换

汽车综合电气故障检修

电路图分析

诊断仪使用

汽车保养

试车及综合故障诊断

服务顾问

维修接待

1、熟练完成维修接待流程

2、能熟练运用厂家售后服务管理系统

3、能正确填写工单、精确估价并对客户解释

4、能处理客户抱怨

5、能推销汽车养护产品

6、能跟进维修进度,并及时反馈给客户

汽车维修接待

电话预约及回访

维修工单制作

客户关系管理

养护产品销售

车间衔接

汽车销售顾问

六方位绕车

1、能运用汽车营销技巧

2、熟悉销售流程

3、能制作新车交车手续

4、熟悉新车上户、保险等相关业务

汽车营销

电话邀约客户到店

车险销售

新车上户

精品销售

客户回访

(二)就业岗位

在汽车维修行业领域,从事于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底盘维修、汽车电器维修、汽车保养等汽车机电维修工职位,也可从事于汽车相关服务接待以及汽车销售等工作。面向汽车制造企业,亦可从事于汽车制造与装配等职位。

(三)继续学习

本专业可续接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查与维修技术等相关专业,继续本科院校的汽车服务工程等相关专业学习。

(四)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可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汽车维修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等职业资证书。

序号

证书名称

颁证部门

等级

要求

备注

1

汽车维修中级工

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级

必考

2

汽车维修初级工

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级

选考

六、教学分析与课程体系

(一)教学分析

1、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分析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是中职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服务于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对于教育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和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职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实现公共基础课程在专业体系中应有的价值。

2、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分析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主导作用,主要培训学生掌握现代汽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的理论及技巧,为以后的从业岗位奠定职业基础,培训学生具有汽车市场调查与预测、汽车营销策划、汽车推销技巧和汽车故障诊断的能力,适应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3、校内实训课程教学分析

校内实训课程教学是专业核心的辅助课程,加深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深入理解,相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来说,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智慧、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情操!

(二)课程体系结构

七、培养模式

构建“产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一体化教学学习环境,实现教学过程对接生产工程。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与衔接,同时不断更新“六新”知识,使学习内容与企业发展同步,具有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等技能。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对接企业能力需求,使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相一致。实训过程实施8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管理模式,使学生在一体化实训环境内接受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学习企业化的制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岗位基本规范行为,锻炼岗位基本能力。养成习惯,提升素养。学院每年与企业共同举办技能竞赛,竞赛考核对接行业标准。

八、教学周数分配表与教学计划进程表

(一)教学周数分配表

学期

行课

周数

认识

实习

跟岗

实习

顶岗

实习

军事

训练

入学

教育

技能

鉴定

技师

论文

总计

18

18

18

18

17

8

3

4

4

12

总计

89

4

4

20

3

(二)教学计划进程表

资阳汽车科技职业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初中起点)三年制中级工 教学计划进程表(19秋)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安排

各学期周课时及实训实习项目教学周安排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7周

20周

18

0

15

3

15

3

16

2

17

20

1

公共基础课程

道德法律与人生

36

26

10

2

2

经济与政治常识

36

26

10

2

3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36

26

10

2

4

心理健康

36

26

10

2

5

语文(上)

144

100

22

4

2

6

语文(下)

22

2

2

7

数学(基础数学)

140

98

20

4

4

8

数学(专业数学)

22

2

2

9

新模式英语1

80

56

24

2

10

新模式英语2

80

56

24

2

11

新模式英语3

60

42

18

2

12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

72

20

52

2

2

13

体育与健康

144

44

100

2

2

2

2

2

合计

864

520

344

16

0

14

0

10

0

8

0

2

0

14

专业理论课程

机械识图

36

36

2

15

汽车文化

36

36

2

16

机械基础

72

72

4

17

汽车驾驶与实操★

72

72

4

18

汽车材料

72

72

4

19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72

36

36

2

2

20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108

54

54

6

21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108

54

54

6

22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

36

36

2

23

新能源汽车概述

108

54

54

6

24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144

72

72

4

4

25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

140

70

70

4

6

26

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

140

70

70

6

4

27

汽车保养与维护★

140

70

70

6

4

28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

68

68

4

29

汽车售后服务接待

68

68

4

30

汽车营销

68

68

4

合计

1628

1006

622

12

0

14

0

18

0

20

0

26

0

31

校内实训课程

汽车发动机专周实训

56

56

28/1

28/1

32

汽车电气专周实训

56

56

28/1

28/1

33

汽车底盘专周实训

56

56

28/1

28/1

34

汽车发动机电控专周实训

28

28

28/1

35

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专周实训

28

28

28/1

36

汽车二级保养维护专周实训

28

28

28/1

37

技能鉴定

84

84

28/3

合计

336

336

38

企业课程

认知实习

120

120

30/4

39

跟岗实习

120

120

30/4

40

顶岗实习

600

600

30/12

30/8

合计

840

840

总学时

3416

1526

1890

周学时

28

28

28

28

30

30

课程数

46

10

10

10

9

7

备注

九、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

(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大力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教学岗位实践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考核评价

(1)课程考核

1、课程成绩评定: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可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技能操作考核等方式或者它们的组合形式;过程性评价可选择平时表现(考勤、笔记、课程参与度)、平时作业、阶段性测验考核、竞赛、答辩、设计、编制报告、提交学习心得等一切反映学习过程的指标作为考核标准。

2、考试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60分为及格,100分为满分。

3、考查课程成绩的评定采用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制。

(2)专业实习考核

专业实习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实训表现(30分)、实训报告(10分)、实训考核(60分),其中实训表现反映了学生的实训状况(包括考勤、劳动纪律、服从管理、实训状况、爱护公物、实训日记等)。

(3)顶岗实习考核

1、顶岗实习考核成绩实行等级制,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2、顶岗实习考核应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两方面的状况。职业道德按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实际表现、遵纪守规情况和劳动态度等情况评定;职业能力按学生的实习报告和业务考核情况评定。顶岗实习考核工作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会同实习单位选派的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完成。

十、教学实施保障

(一)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思路,与行业企业联合建立“校厂一体”实训实习基地。引进、共享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保障平台。

1、引入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创造与企业生产相近的实训环境。

2、本专业需配备有完善的发动机实训室、底盘实训室、电器设备实训室、电控系统实训室、车身涂装实训室,配置能够满足年60人每班的实践教学需要,并可进行维修工、CAD、等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3、专业课主要实训实验设备见下表。

4、专业课的实验开出率达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90%以上。

5、具有一定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计算机及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专业教室,同时应配有相应的教学软件、录像带、VCD和多媒体课件等。

(2)校外实训基地

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建的原则,在企业建设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的要求,学生的实习教学计划由企业与学校根据生产岗位对从业人员素养的要求共同制订,教学活动主要由企业组织实施,学校参与教学管理和评价。学生在企业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或听取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专题讲座。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共同进行技术创新与开发。

(二)教师队伍

(1)专职教师条件

1、专职教师应具有相应的任职资格书,理论课教师应具有本科学历,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实习指导教师应有本科以上学历,技师以上职业资格。

2、以每年招生两个教学班为基数,本专业的专职教师不少于16人,教师数与学生数之比为1∶18。双师型比例达80%以上。

3、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可聘请一定数量、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级以上职称,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5年以上。

4、专业教师应具备治学严谨、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为人师表、不断学习创新的品质。具有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应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企业的企业文化、生产状况、技术水平和用人需求信息,明确设备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维修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操作规范,能独立完成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掌握岗位职业能力和新技术、新工艺。

5、业带头人应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深厚专业背景,具有对专业整体规划、统筹建设、整体协调的能力,具有课程设计能力,主持教改科研和产品研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业界交往合作能力,调研设计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的能力。

6、其他教师应能够承担2~4门左右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专业建设,主持课程、教材等建设任务;能够完成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任务。

(2)外聘教师具备的条件

1、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从企事业、科研机构、工程单位聘任的理论课的外聘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无专业技术职务和不具备相应学历的人员一般不得聘任。聘任实践教学、技能实训指导的技能型的外聘教师可不受技术职务和学历的限制,但应有高级工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

3、身体健康,无不宜担任教师职务的疾病。

(三)教学资源

(1)教材

1、首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

2、教学改革课程可组织编写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融为一体的一体化教材,教师借助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任务驱动”与“项目导向”方法组织教学。

(2)教学资源库

汽车综合实训中心占地面积2万余平米,总投资1.6亿元,其中实训设备价值总额达6000余万元。配置实训设备4000余台(套),互联网多媒体电脑终端1000余台,大部分设备自行研发制造的。整个实训中心集汽车销售、检测、维修、美容、钣金喷漆为一体,拥有发动机构造实训室、底盘构造实训室、汽车电器构造实训室、整车构造实训室、汽车钣喷实训区、汽车美容实训区等20余种类别的实训室100余个,能同时容纳5000余名学生进行信息化、理实一体化教学。

汽车底盘电控实训室一共10间,配备安装有汽车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电脑270台,各型底盘台架60余台。可提供转向悬架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变速器等系统的故障诊断、排除等实训项目教学。

汽车结构认识实训区将汽车上面最核心的一百多个零部件做成解剖件,直观的看到汽车核心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

(四)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建立一条由“学生—教学部—专业教学部—教研组—教师—学生”的纵横交叉的闭合信息跟踪、反馈网络。另外建立校外教学质量信息跟踪反馈系统(学校—社会行业及毕业生的双向信息跟踪、反馈系统),具体操作由教学部、专业教学部、教研组及招生就业中心等部门协同完成。建立一支由一些富有教学、管理经验,有威信,有教学思想的高素质教师组成督导组,主要对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工作、教风、学风建设等进行监督、考察、指导、评价和反馈等。对各项教学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督导机制的运行采取以下方式:监督、考察、指导—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反馈)师生、教学部、专业教学部、教学副校长。

十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依据

本专业教学计划是在认真学习领会人社部和我校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经全体专业教师、文化基础课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共同参与研讨,并在专家顾问、学校领导认真指导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的。

(1)政策依据

专业教学计划是一个集中体现专业教学安排及教学内容,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参与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同志认真学习、领会落实有关课程改革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现阶段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政策依据有3个: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2.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市场调研

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前期工作是市场调研,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实践,以及企业的高级人才的广泛参与、认证,形成专业调研报告。

(3)多方参与,合力研究,共同制定

在市场调研基础上,根据政策依据,在学校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邀请企业专家、课程专家来校现场指导,专业教师、文化基础课教师和行业、企业人员多次研讨和论证,初步制定了专业人才教学计划。

(4)多方指导,反复预审

在反复修订专业教学计划草案过程中,多次与行业、企业专家交流,对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问题进行反复推敲和斟酌。多次召开由专业教师和文化基础课教师参与的研讨会议,反复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审议。

(二)本专业教学计划结构

本计划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为目标,着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的课时和课程内容。课程体系以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依据,以满足企业实际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需求作为课程设置与开发的出发点,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理念,并以此为基础设置专业课程。本计划已初步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相结合的理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