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2024-11-23 06:54:11
0
作者语:“我们相信,也要让其他人相信内容社区有持续的优质的内容”。
内容,作为大众的精神消费的资料,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更多的传播渠道,更新的创作方式,让内容形式不断地进行演化。
谁在决定B站、小红书、知乎的内容质量,内容的质量越来越低?
「内容社区」也随之诞生,细分的兴趣内容需要由内容社区作为承接,让用户消费且生产着,仿佛永动机一样,生生不息。
从MAU(月活跃用户)看,抖音7亿;快手5.7亿;B站2.67亿人;小红书2.8亿;知乎1.01亿。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约为8.9亿,难怪感觉到每个人都在刷抖音。同时各家也在追求着用户增长,2023年的B站MAU目标为4亿。实现必经路径便是通过内容品类的泛化,去覆盖00-85区间用户了,简而言之:要大众化。
在知乎初代用户抱怨「大众化」带来的内容灌水、杠精氛围、垃圾推荐时,其实在反馈,“知乎的优质内容创作者占比变少了”。
用户虽会抱怨社区调性的异化,但因「内容社区」沉淀的内容/创作者短时间内无法迁移,所以暂时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然而随着「达人营销」市场的逐渐成熟,优质内容创作者不再只受用户的追捧,同样品牌主也在创作者身上抱有极大的期望。对「内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光需要受到用户喜爱,同时需要帮助品牌主建立口碑,影响用户最终消费决策。
最终,保障稳定优质的内容产出,不光成为运维用户生态的必要工作,更是获取品牌主营销预算的重要基石。
为什么「内容社区」常常会遇到“内容水化”质疑呢?
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区分「媒体」「社区」「平台」这3个概念,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媒体」——无论是报刊媒体,还说像「36氪」这样的科技咨询媒体,都是由专业撰稿人单向输出观点看,内容产出方向决策权为媒体自有。
「社区」——比如早期BBS,共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交流产生。用户和创作者都是内容生产其中的重要参与方。和媒体有个很容易的区分点,就是用户能否影响内容的创作。
「平台」——广义上指面向某一类人(或几类人)提供统一服务的产品,应用范围非常广,是一个泛用概念。比如“美团是个「团购平台」,拼多多是个「电商平台」”。狭义上也会指该产品的经营主体,具备官方解释说明权(此段后的「平台」将使用该狭义概念)。
在理解这些定义后,我认为「社区」主要内容生产核心参与方为用户、创作者、(官方)平台。
创作者作为内容的直接产出方,用户则通过各种行为对内容进行正向/负向反馈,官方则会通过用户反馈判断内容质量,对不同质量内容进行分发,形成内容生态闭环(此处应该有图)。
还是拿知乎「大众化」作为分析对象,内容水化真的只是简单的普通网民进来,降低的回答门槛,污染了评论区,破坏了社区友好,让创作者停止创作或流失吗?
从结果上是对的,但弱化了用户的力量和平台的职责。尤其是当知乎被当作「内容社区」去看待时,我们就不能简单的把用户当成一个信息接受方了。
相较于其他「内容社区」,除了数值型互动(点赞/收藏),用户核心互动区是「评论」和「私信」,相较易控制。知乎的主要内容结构是「问答」,「问」与「答」本身就是最大的互动行为,加上「问答社区」天生具备开放性和公平性,更加放大了互动效果,这带来了两个问题:
一是知乎提问门槛较低,用户可以通过「提问」进行观点输出,并可自由邀约多人答题,被邀人的「私信」冗杂累积,甚至成为了创作者的困扰。
二是知乎回答的开放性,让用户在不具有输出能力的前提下,无意识地成为创作者。情绪化、故事化、抖机灵、低相关性回答,让「问答」的回答线被快速污染,整体质量被拉低。
这些问题其实早在邀约制时期便有苗头,只不过因为精英化的氛围,知友凭借对社区的热爱自发了进行维护,才显得不那么严重。
平台也在「大众化」的冲击下,也终于意识到「问答」本身对其内容理解、排序、分发上提出了远超行业更高的要求。
不同于抖音去中心化分发,也不等同于小红书/B站的兴趣分发,知乎理论上需要实现对「提问」「回答」质量进行分别评估,先对「提问」下回答进行合排序,再在首页/搜索/关注对「问答」进行综合排序。
若仅以「回答」作为分发标的,把「提问」作为回答的附属,那么一方面网友越爱答、「回答」质量越不可控、出现在首页的概率越高,用户只能看到越能看到被污染的回答线(二八定律,从10找2的体感上很差的)。另一方面也会有一部分好提问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同样若以「提问」作为分发标的,热门问题的回答也无法保证质量和数量。
二者的影响下,专业型创作者再也无法像邀约制时,凭借一个热度回答,快速获得曝光,实现名誉和金钱的双丰收;腰部创作者的成长之路会更为迷茫,追逐热点问题,在用户型创作者回答海洋里求看见,成为他们的日常。现在创作者都在尝试去理解平台的分发逻辑(PS:巨量学堂培训必讲分发逻辑),以前我不理解,如今懂了。当「优质」标准不一致时,是非常影响创作者的创作热情的。
从「大众化」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内容水化的核心原因并不是普通网民的素质堪忧,而是缺乏因地制宜的社区建设。
同为图文社区,知乎注定无法复制小红书的经验。「内容社区」就是一座城池,知乎的「回答」既是护城河,同时也有着它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历史的内容社区(如豆瓣、虎牙)就像一汪池水,只要保证鱼活跃即可,只要有池水(流量),便可开辟广告槽位,便可卖开屏广告/信息流广告,甚至玩电商,走常规商业化之路,也有钱赚。
如今内容作为非标品,也是最近几年才作为「达人营销」的交付物,以「广告」为目的进行规模化售卖的。也正是如此,各内容社区才会关注的内容质量上来。
随着「达人营销」品牌主的进入,要求广告变得更贴近社区内容(官方话术“原生”),原生广告也同样得基于优质的社区原生内容。
这就要求平台需要对这汪池水需要足够了解:进行池水治理,去除杂草,使其清澈,哪些内容是好内容,哪里的创作者社区&商业能力双强,用户喜欢在哪个节点做消费决策都需要更加精细的描绘。
基于这样的内容理解与价值判断,才能给到内容生产参与方,可使用的、能赚钱的创作理念、创作技巧、商业合作等策略指引。
所以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答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